夜幕将临,人影稀疏。深秋的高桥里,空气中藏着浅淡的凛冽,邓志华抄手店里的暖色灯光与原木桌凳,便也就显得格外温馨。
邓志华收拾着开放式厨房,等待店里最后一位客人结束用餐,而18岁那年的他,也同样在等待,急切的等待,一张体检报告。
2004年,在湖南邵阳市里读书的邓志华,收到了村干部的通知。“武装部正在村子里招兵,你要不要考虑一下。”村干部的话,让邓志华站在了离小时候期望最近的地方。
1986年出生的邓志华,没有被兴趣班预定,也没有大批数码产品可供选择。在田间地头溜上一圈,大把力气也就留在了插秧翻土上。除了土地上的力气,留下的,还有参军的念想。“每天在电视上都能看到穿军装的,威武。我喜欢这些。”邓志华抽了一口烟说。
欺瞒,成了邓志华摸到参军念想的最后一级台阶。他瞒着家人,报名参军,作为家中的幼子,他或许不知道,该如何告知家人。一份体质达标的检查报告,拼凑成他到四川乐山参军的通行证。邓志华依然瞒着家里人,直到离开湖南的前一天,他找到了母亲。
邓志华依然记得当时母亲眼里的担忧。他为人老实,虽成绩不优,但也常得老师照顾。他说,参军除了儿时念想,还希望能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。
一年三千的学费,是靠姐姐在广东的打工费维持,家里用于盖新房的材料也在一场意外中化为灰烬。“我母亲就是担心我心善,老实,被人欺负。”而母亲的担忧,逐渐消散在,往后堆积高约十厘米厚的信件中。
而曹三马边抄手,走出了边陲小镇,与邓志华,重叠在了2004年的乐山。
出生在乐山马边的杨翎,从小看着爷爷奶奶用一张面皮,几两碎肉,在手里滚上一圈,就能捏出抄手来。虽只是简食,却也让赶路人果腹。
时间一久,杨抄手就在本地出了名。许多从乐山市区慕名而来的人,建议他们把这种味道带去市区,杨翎的母亲暂且将这种建议纳入考虑。
时间就像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拆开的,将是什么。杨翎父亲的离世,让杨抄手出现在市区的可能变得渺茫。由于家里一些原因,长辈不允许她过多经营杨抄手。可迫于生计,又不能放弃手艺,她便另起炉灶,以自己的姓,在乐山市区,起了“曹三马边抄手”的招牌。
◎曹三马边抄手
8年后,春华路的曹三马边抄手,进来了一位饥肠辘辘,穿着军装的年轻人。
体检结束,邓志华走在回武警乐山支队的路上。谷雨后,有过几场雨,湿润的空气中残留着春的暖意,邓志华的腹中,却没有留下早餐后的饱腹感。饥饿让他拐进了路边的马边抄手,他身上的军装,吸引了杨翎的母亲。
在攀谈几句后,她问邓志华是否单身,邓志华也没有羞涩,“我目前还单身的。”她便向邓志华介绍了杨翎。之后,两人互生情愫,一碗抄手,将邓志华留在了乐山。
◎曹三马边抄手/高桥里店
曹三马边抄手的用料是有考究的。馅儿只选用猪前腿的夹缝肉,底汤是用大棒骨加生姜片等佐料熬制而成,每天现包现卖。邓志华说,来吃抄手的人络绎不绝,也逐渐有些名气,集团在考察当地名小吃时,找到自己,希望能入驻高桥里。
第一次到高桥里,看见成片的稻花在细风中摇曳,他似乎又站在了千里之外的土地上,听见田埂上的父亲,拿着秧苗喊:“伢子,你看啥勒,过来帮忙。”
那位客人虽点的是碗面,汤料调味却都别无二致。酸甜辣麻,这些常年伴邓志华左右的味道,其实早在他出世之初,就弥散在他未知的人生中,甚至,更为复杂。
◎抄手·生活
关灯锁门后,才发觉零星落起了雨,我俩都紧了紧衣服。
“以后想让女儿继续做这个吗?”6岁的女儿第一次来高桥里时,很高兴。
“算咯,太累了,我岳母都60了,还在做这个。我想让她考公务员。但是有一次我问她长大想干什么,她说卖抄手。”邓志华笑着说。
曹三马边抄手总店
(乐山图书馆对面原劳务市场店)
营业时间:6:00一16:00
联系电话:18784588926 / 13990656080
乐山时代青江店
营业时间:6:00一20:00
联系电话:2458709
峨眉高桥店
营业时间:8:00一18:00
联系电话:18683339600
— END —
*本文所载图片、文字、数据仅供参考,不作为本企业的任何承诺;同时对宣传资料享有修改的权利,敬请留意最新资料;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资讯交流使用,不以盈利为目的,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;本文版权归“恒邦双林·高桥里项目”所有,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。